为贯彻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本科院校,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结合我们师资队伍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河南省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以适应本科教学科研需求为目标,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二)基本思路
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针对我们师资队伍发展最急需、最薄弱环节,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重点,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学历学位提升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结构合理、能适应学院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
二、具体计划
(一)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及准入计划
1.目标
通过实施新进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及准入计划,有计划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快对我们新进教师的培养,推动我们学术梯队的建设。通过严格动态准入制度,把好入口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主要内容
(1)岗前培训
在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下,组成由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宣传部等部门参加的新进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青年教师培训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分专题对本年度新进教师开展系列培训。
培训内容:
①入校教育,以校史教育为主,帮助新进教师了解学院、热爱学院;
②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③教师工作规范、本科教育教学方法;
④科研方法;
⑤知名专家(教学科研方面)讲座。
(2)青年教师导师制
院(系、部)根据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需要和新进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确定其参与的研究团队或学术梯队,并指定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担任其导师,负责其教学、科研的指导工作。导师须具有高级职称,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将作为导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导师职责:
①结合团队或梯队建设、科研和教学需要,导师要对新进青年教师的备课、编写教案、讲义、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工作,给予具体指导。
②引导新进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内容包括选择研究方向、申报课题、资料检索、撰写论文等。同时,要把新进青年教师纳入梯队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和使用。
青年教师任务:
①凡到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须担任导师或其他教师的助教工作(3-6个月)。青年教师在担任助教期间要努力熟悉各教学环节,做好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班主任、指导实习实践等工作。
②担任助教期间,每周至少听导师或其他教师10节课,并认真撰写听课记录。在导师指导下,可试讲部分章节,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院(系、部)指导:
院(系、部)根据新进青年教师拟讲授课程安排其助教课程内容,并经常检査新进青年教师的助教情况,了解新进青年教师的试教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帮助新进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框架,全面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独立、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教学资格认证
青年教师担任助教3-6个月后,由所在院(系、部)和学院督导组进行讲课验收,教学急需或教学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可提前验收。验收由学院督导组、导师、院(系、部)以听课的方式进行。验收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与培训合格证一起作为青年教师上岗的依据。双证齐全的青年教师即获得课堂教学上岗资格,并可单独授课。
(4)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评价
青年教师(包括已被聘为讲师或副教授但此前未在本科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获得独立授课资格的2-3年内,要对其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跟踪评价。质量跟踪评价包括院(系、部)、督导组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网上评教结果,此两项评价结果将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评价结果两次良好者可提前结束跟踪,评价结果不合格或存在严重问题者,由院(系、部)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培训。
(二)本科课程教师进修培训计划
1.目标
通过实施本科课程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培养一批适应本科层次的教学骨干和学科专业带头人,提升本科课堂教学质量。
2.主要内容
(1)各院(系、部)凡是承担本科专业课程、本科专业公修课课程的教师,须在完成课程进修学习后再进行授课。特殊情况无法在课前进修学习者,应在开始授课两年内完成课程进修学习。
(2)各院(系、部)在每年5月和12月份提交下学期本科课程教师进修学习计划,经教务处、人事处签署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由各院(系、部)自行联系到各相关高校(“985”“211”高校)进修学习。
(3)不同课程任课教师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需要,自行安排进修学习的时长,期限不超过一学年。
(4)派出进修学习人员根据需要,采取“对口”专业、“对口”课程等主要方式,进行进修学习。
(5)在进修期间,进修教师必须跟班听导师讲课,吸收和掌握本门课程最新知识及讲课艺术,做习题,做实验,参加辅导和参加考试等。结业时应有学习心得和导师的鉴定意见。
(6)教师完成课程进修学习后,须通过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的验收。验收合格后,学习期间的津贴按在职在岗教师标准发放
(三)师资队伍学历学位提升计划
1.目标
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2.主要内容
(1)完善教师学历学位进修管理机制。每年9月,校内各单位上报本部门次年度教师学历学位进修学习计划。
(2)将学历要求纳入申报职称体系。申报副高级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当年年底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须取得硕士学位;申报中级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当年年底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破格申报教授、副教授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
(3)教师在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工资、福利性奖金全额发放。待取得学位回校工作后,博士可报销全额学费、每年2000元的住宿费、一年两次往返车旅费(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标准),一次性奖励5万元;2004年2月1日前在编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可报销80%的学费、每年1000元的住宿费、一年两次的往返车旅费(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标准),2004年2月1日后新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学费及其他费用自理。
(4)对博士实行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选拔骨干教师、专业技术带头人等活动中,同等条件下,博士予以优先考虑。
(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1.目标
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尽快在我们汇聚一批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充分利用全国乃至国外人才资源,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构建优秀人才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
2.主要内容
(1)引进高端拔尖人才
加强“三高教师”(高学历、高职称和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工作。以全国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博士、教授和具有国家级科研项目或成果的主持人为引进对象,重点引进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专家及学科建设的紧缺人才,形成以优秀博士为主体的人才后备队伍。对在读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可提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用关系,以吸引高学历优秀毕业生来校工作。
加强“技术型”教师的引进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从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实践工作经历和技术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要求。
加强“柔性引进”工作。按照“不求所有,唯求所用”的原则,加强人才柔性引进,以讲座教授、课程教授和兼职教授三种形式,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退休教师中聘请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指导或承担教学科研工作。
(2)打造专家名师
遴选10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重点培养其学术创新能力。在重点学科专业和特色优势方向遴选30名左右学科(专业)带头人,通过项目资助、研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重点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名师和教学、科研领军人才。力争培养15名左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嵩山学者”、20名左右省级专家名师,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3)拓展学术创新能力
选派50人赴海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和访问交流,选派50人赴国内“985”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研修学习,拓展国际学术视野与学术创新能力,促进传统特色优势学科的提升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
(五)师资队伍境外培训和国际交流计划
1.目标
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境外培训和国际交流计划,开阔国际视野、树立全球观念、培养现代意识,提高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有国际教育背景和跨文化教育背景的多元化教师队伍。
2.主要内容
(1)加大教师境外培训力度。建立教师境外培训基地,拓展多层次的教师培训项目。建立长效机制,鼓励、支持和督促教师通过短期培训或以访问学者的方式境外进修。选派重点课程教师、骨干教师到境外进行3-6个月不等的提高培训。
(2)加大国际交流力度。通过国际交流,请国(境)外知名专家学者到学院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让中青年教授、博士到国(境)外进行项目研究或学术交流。
(3)加大中青年教师双语培训力度。通过外语和汉语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双语水平,支持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学院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3.具体措施
(1)设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境培训项目
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至境外知名高校进行培训。派出教师应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结合个人学术研究方向,设定学术发展规划,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学术骨干。其中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2)设立基础课教师出国学习项目
为提高学院人文、社科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有计划地从重点院(系、部)和重点学科定期选派基础课教师,到境外知名高校学习前沿课程,进行研修交流。
(3)设立双语课程教师出国交流项目
针对国家人才培养需求,借助合作办学项目平台,选派双语课程教师出国交流。有针对性的跟踪学习1-2门课程,采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原版教材、或整合本学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教材,以双语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语言以及国际交往和对接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管理体系
学院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研究和综合协调,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监察和督办机制,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成为相关职能部门日常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院(系、部)成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小组,结合本院(系、部)年度工作考核目标,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二)完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准入制度、教师考核制度、外聘高端拔尖人才管理制度、教职工出国管理制度、教学名师、教学标兵、科研标兵的评选制度、校级领导联系教授、博士制度,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的落实提供保障。
(三)加大经费投入
以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才、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未来五年,学校每年将投入不低于300万元用于教师的引进、培养与培训。
(四)营造良好氛围
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根据需要为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及重大项目负责人建立工作室、配备助手或秘书,使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定期表彰奖励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进一步发挥校、院(系、部)两级学术委员会在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决策咨询作用以及教授治学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人翁作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团队建设概要